欢迎访问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

轨道中心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革命党史”红色走读活动

作者:姜珊珊   发布者:邱光应   发布时间:2021-07-08  浏览次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7月3日-4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梦成带领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全体教职工赴井冈山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革命党史”红色走读活动,把党史学习课堂搬进红色基地,参观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

全体人员首先来到茅坪八角楼,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茅坪毛主席旧居。在毛主席住过的卧室里,房屋空间较小,光线有些昏暗,房间顶部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既能采光,又能增加房间的立体空间,因此被称为“八角楼”。卧室靠窗位置,书桌上摆放着一盏油灯和一个砚台。讲解员介绍,“井冈山时期,红军的条件十分艰苦,根据地的用油十分紧张,按照规定毛泽东同志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但他带头勤俭节约,只点一根灯芯。”就是在这里,借着油灯微弱的灯光,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从而坚定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大家乘车来到了位于井冈山市茨坪乡西北面十七公里的井冈山黄洋界,在这里共同参观了黄洋界哨口工事,瞻仰了黄洋界保卫战遗址。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后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1965年修造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 置身于此,大家仿佛听到当年的隆隆炮声,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

 

最后,全体人员共同聆听了徐兆麟讲授的专题党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徐兆麟同志从毛泽东率部进军井冈山,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袁、王蒙冤被错杀,井冈山斗争的丰功伟绩,历久弥新的井冈山精神等五个方面,结合红色历史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历程,使大家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体会到革命的艰辛与不易。

 

党课结束后,轨道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肖乾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强调,要结合此次红色走读活动,进一步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斗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7月4日,全体人员首先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以及后来的壮大四个主题馆,目睹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历史,以致到后来发展到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些见证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艰苦卓绝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场景再现,穿越历史的风雨,将大家带回到了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那段峥嵘岁月,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

 

随后,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台阶缓步攀登,抬着花圈走入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后,全体人员默哀并深深地三鞠躬,以此表达内心的崇敬。最后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意如山重。

 

红色走读的最后一站,大家来到了大井朱毛旧居。在这里,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了何长工的传奇一生及其高贵品格,并参观了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大家表示要从革命领袖身上汲取坚持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发光发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此次红色走读活动,全体人员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应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邱光应